半岛官网登录入口

期刊目录 《外国语文》2023年3期

信息来源:半岛官网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4-04-06 11:23:58


  :近年来,恩古吉连续推出了三部自传性作品,为具有悠久历史的非洲自传文学传统做出了独献。《战时梦》是该自传三部曲的第一部。一生以历史书写为己任的恩古吉在自传创作中延续了这一风格,《战时梦》不仅书写了微观层面上的个人史,同时还展现了中观层面上的家族史和宏观层面上的国族史。三个层面的历史书写共筑了一幅多维的历史画卷。本文从恩古吉的自传三部曲和非洲自传文学传统出发,来审视《战时梦》中书写的个人求学史、家族生存史和国族斗争史,以期通过多维的历史书写,探寻这位作家、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复杂又矛盾的文学观、艺术观和政治观的成因,以及恩古吉独特的自传书写方式对非洲文学自传传统的贡献。

  摘 要:非洲因特殊的地域特征和殖民历史而吸纳了许多白人作家。他们大多由殖民者及其后裔组成,处于两种文化甚至是多元文化的夹缝中,被视作非洲的殖民流散者。自马克思主义于上世纪中叶进入非洲后,以戈迪默、莱辛和库切等为代表的殖民流散作家深受马克思主义及其理论分支的影响,他们心中的“也把他乡作故乡”之感被无限放大,开始结合非洲现状,运用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来分析和解决非洲所存在的关于种族歧视、文化冲突和阶级斗争等殖民遗留问题。非洲殖民流散作家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既代表了非洲文化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碰撞,也是通过文学的力量弥合黑人与白人之间种族鸿沟的一次大胆尝试。

  摘 要:作为津巴布韦著名作家依温妮·维拉的小说代表作,《石女》中堪称经典的爱情故事寓意丰富,是非洲文学融政治性于文学性的典范。小说借树木意象形塑恩德贝莱族女性藤基维和绍纳族青年瑟法斯的民族身份,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将二者的相互吸引营构成了津巴布韦两大民族几度融合的“借喻”,将他们的分道扬镳构筑成了两大民族分裂之痛的讽喻。

  摘 要:从非洲性和三大流散理论视角来看,著名作家多丽丝·莱辛与其说是英国作家,毋宁说是非洲作家。莱辛的《野草在歌唱》等代表作品的人物设定、故事背景和主题表达都围绕非洲而展开,是一个典型的殖民流散作家的心灵寄托和人生诉求,是对殖民流散群体的家园找寻、身份困顿和精神突围的经典描摹,也是其能够跻身世界文学经典系列的重要原因。

  摘 要:奥地利作家施蒂弗特的长篇小说《晚夏》堪称一部“日常生活”小说。本文通过文本细读,分析小说平淡、近乎冗赘的日常生活描述,观察秩序、财产与经营和房屋庭院诸多日常生活现象,探寻特定历史语境下“日常意识”的展演以及隐于其后的生活观和审美旨趣。分析表明,《晚夏》构想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日常生活。在此过程之中,对形式的追求演化为对秩序的追求,宗教化的“日常”被诗意化的“日常”所替代。如果说施蒂弗特试图借助文学建构一个乌托邦的话,那么它首先是一个“日常乌托邦”。

  ( 1 . 江苏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2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 )

  摘 要:海姆斯在小说《哈莱姆之怒》中刻画了各个阶层人物,呈现出人性的善恶交织与博弈以及善恶对哈莱姆道德体系的正负建构。人性三种层次的恶念导致哈莱姆罪恶丛生,道德体系岌岌可危。机械自爱式之善、人性禀赋之善以及人格禀赋之善成为抗恶的武器,是哈莱姆羸弱道德体系的重要支撑,证明黑人具有美好的品质;道德回报机制有力弥补法律缺位,使善恶终有报,有助于维护哈莱姆社区社会稳定。然而仅凭道德不足以胜残去杀,道德与国家机器治理需同时进行。海姆斯笔下的人性善恶发人深省,小说遵循了邪不压正的道德观,起到文学净化心灵之效。

  摘 要:王晓鹰导演的线 年在英国莎士比亚环球剧院上演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聚焦戏剧中的“空”问题,比较彼得·布鲁克与中国戏曲的相关论述,并将其用于分析王晓鹰版《理查三世》的导演创作特点,以期在中西方文化交流背景下,为中国当代戏剧呈现如何创新提供另一种思路。彼得·布鲁克在《空的空间》中对戏剧本质的看法在某一种意义上将戏剧回归到最原始的空间美学状态,这体现在他对莎士比亚戏剧精神的把握,尤其是在莎戏排演中对时空的把握和演出与中国戏曲的时空美学观有异曲同工之妙:充满了“假定性”。

  ( 1 . 四川外国语大学 商务英语学院; 2 . 四川外国语大学 成都学院)

  摘 要:纳博科夫通过对欲望结构、叙事愉悦、重复以及文本空间的叙述,在《洛丽塔》中构建了一个明显的欲望场景。欲望结构是研究小说美学问题的场所;叙事的愉悦即审美愉悦,表现在欲望场景中;重复表明事物出现的可能性,使事物显示出多层次的立体感;文本空间则是基于人们熟悉的美国,是小说的空间背景。小说情节通过欲望场景将叙事愉悦、欲望重复、文本空间等方面凸显出来,以展示人物的性格及其发展和变化的历程。

  ( 1 . 四川外国语大学 外国语文研究中心 ;2 . 四川外国语大学 英语学院)

  摘 要:正反同义结构是一类特殊的、反逻辑的语言结构表达式。正反两个结构式虽含有相反的语义要素,却表达相同的真值语义。正反同义结构包括含有否定词的结构和反义对立式两类,过往研究多聚焦于第一类。本研究基于认知拓扑观和识解理论对正反同义结构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统一分析。研究之后发现:(1)认知拓扑观下的“拓扑不变量”是正反同义结构形成的概念基础;(2)识解是正反同义结构形成的深层认知机制,具体表现为识解过程中的不同突显、不同详略度、不同视角和不同聚焦;(3)正反同义结构体现了不同的语用和社会功能。

  摘 要: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类就情感触发情景的识解结果,诉诸于符号,伴随有体征。现存情感类别丰富,本文选取六类基本情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英语中“情感形容词+介词”构式来研究情感的体验语义特征与认知动因,并借助英语国家语料库找出该构式的分布频率,在定量统计基础上,以介词的空间语义分析为理论基础,发现情感诱因通常隐喻化为实体,而伴随性、内在性、控制性、被动性、沉浸性和临机性语义特征可拿来区别基本情感;基本情感的认知动因来自人类的体认过程,其中空间关系的隐喻化是情感的概念化机制。

  ( 1 . 四川外国语大学 商务英语学院;2 . 四川外国语大学 语言智能学院)

  摘 要:启动研究有利于从用户视角探悉搭配结构的表征模式,以此来提高汉英词典的表征效度,而儒学词是汉文化的重要载体并构成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抽样分析、描述统计和对比分析,系统研究了八部汉英词典儒学词搭配的启动模式,包括结构分类、拓展模式和聚合特征。研究之后发现:搭配结构的启动模式单一,语义启动数量偏少,语法启动严重不足;搭配结构集中于译义拓展但对例证拓展不足,对创新隐喻关注不够;搭配结构的聚合模式较传统,以语境聚合为主,以结构聚合为辅。本研究不仅分析了儒学词搭配结构的启动模式,还对未来的汉英词典编纂提供了改进策略。

  摘 要:四川外国语大学王寅教授诚邀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沈家煊先生参加本次访谈。访谈围绕沈先生 2019 年最新力作《超越主谓结构———对言语法和对言格式》一书中十个核心议题,以及蕴含其间的科学研判精神“以简驭繁和分清主次”展开。为方便读者理解,我们在沈先生对答部分加上可参阅文献。

  摘 要:庞德中国古诗及儒家经典翻译研究成果丰硕,但庞德时代的翻译标准与价值取向却鲜有人研究。本文在界定庞德时代概念的基础上,以理雅各与韦利等译家的译作为依据,探究庞德时代的翻译标准与价值取向。研究之后发现,以忠实为核心的学术性翻译是庞德时代的翻译标准、以厚重翻译为特征的文化阐释是那一时代的翻译价值取向。

  摘 要:国家话语是国家治理过程中形成、具有国家权威、关涉国家利益的话语集合,其全球化构建与传播是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中国经验走向世界的重要方法,有助于中国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提升中国的全球治理话语权。本研究以“一带一路”为例,基于自建类比新闻语料库,考察中外媒体中国家话语的架构策略差异及动因,并提出加强国家话语对外传播的对策。

  摘 要:如何通过翻译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学的传播,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读者要解决的症结性问题。在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视阈下,异质文化间的差异在文化的“第三空间”内协商、交流并融合出新,从而生成“非此非彼”又“亦此亦彼”的新生事物,异质文化间的差势因而得以消解。“第三空间”理论为中国文学的外译提供了一种更为适用的“杂合”的文化观与方法论,我们应从翻译策略、译介心态、译者群体三方面做探索,促进中国文学的国际传播。

  摘 要:共时有声思维是一种探索人脑思维过程的数据收集方法。本文以 1998 年 1 月至 2022 年 5 月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的研究论文为一手资料,借助 CiteSpace 和 Excel 进行关键词可视化分析和具体数据统计,探讨共时有声思维在国内二语研究中的应用范畴、趋势与方法问题。结果发现:(1)共时有声思维法大范围的应用于翻译、词汇、写作等相关研究中,其发展的新趋势不一;(2)大部分研究报告没有提及共时有声思维法的局限性,对其应对措施也缺乏详细描述。文章依据这些发现对未来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推进共时有声思维法在我国二语研究中的合理应用。

  摘 要:精读课是我国外语专业教学高年级阶段的重要课程,然而对应的教材建设却相对滞后。就高年级法语教材建设而言,目前存在国外引进教材选择少、国内本土教材比较老旧的现状。本文基于《新经典法语》 (5-6)的编写实践,探讨在新形势下,高年级外语专业精读教材如何回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体现特定阶段的人才教育培训目标,承载新的教学理念。本文重点呈现了教材编写在育人导向、学习中心、能力培养和中国特色四个方面的实践和反思。

  摘 要:线上外语学习新常态给外语情绪与外语学习成效之间的关系提出新问题。研究通过问卷和测试考察我国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在线上外语学习不同持续时长情况下外语情绪、外语投入和外语学习成效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之后发现:1)线上外语情绪和外语投入具有历时变化的特点;2)线上外语愉悦与外语投入呈高度正相关关系,外语焦虑与倦怠与外语投入呈中度负相关关系;3)线上外语情绪对外语投入在不同线上学习时长均有正向预测作用,外语愉悦的解释力高于外语焦虑和倦怠;能动投入对外语情绪的预测力明显高于认知、行为、情感和社会投入;4)线上外语情绪和外语投入对外语学习成效均呈现正向预测作用,预测作用具有历时变化特点。研究结果对线上外语教学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对外语情绪的理论发展具有启发作用。

Copyright ©2017-2022 Hainan Zose Group 琼ICP备13000627号